2017中国二手车市场前景及面临的挑战
2017年2月7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以下简称流通协会)发布了2016年二手车交易量。2016年,国内二手车交易量首次突破千万辆大关,达到1039.07万辆,同比增长10.33%。
政策推动二手车进入“千万辆时代”
“千万辆到来的时间晚于我们预期。”流通协会秘书长肖政三表示,“这既有政策的因素,也有市场本身的因素。”
在他看来,各地的二手车“限迁”政策是限制二手车交易量提升的重要原因。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国务院层面三令五申,各地二手车限迁政策相继废除,为下半年二手车交易量的走高开启绿灯。
为此,流通协会希望进一步扩大政策红利。流通协会正在向相关部门呼吁,减免二手车交易税,同时建立二手车临时产权制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透露,相关沟通将在不久后有结果。按照流通协会预测,2017年二手车市场将保持20%的增速,二手车交易量将达到1250万辆以上。若达到目标,这将是二手车交易量近5年来的最快增速。
但是,即便政策的改变呼之欲出,市场层面的问题却仍然存在。分析认为,一方面,二手车诚信经营的挑战仍然巨大,行业标准良莠不齐,成为限制二手车交易量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现有二手车年限较长、以及优质车源的紧缺,也是限制这一市场突破的原因。
优质车源紧缺仍是最大挑战
“千万辆”目标的实现时间比流通协会此前的预测晚了一年。除了政策限制,车源带来的市场挑战更需要时间破解。
根据流通协会统计,从去年12月二手车交易的情况来看,3~6年车龄的车辆占据车源的48.89%,占据主要比例。此外,7~10年车龄的车源占21.06%,10年以上车龄占比为7.08%。而需求量和交易活跃度较高的3年以内车龄二手车源占比仅为22.97%。
“车龄在3年以内的优质车源太紧缺,就会导致价格难以下来,相对新车的价格优势不够明显。”行业人士在二手车市场了解到。
根据流通协会统计,二手车交易中成交价格在3万元以下的车源占据41.52%的最大比重,3万~5万元之间的占比为19.78%。相对较低的交易价格,反映出车源质量处于较低水平。此外,二手车交易中以次充好的乱象,也让消费者对于选择二手车心怀芥蒂。
“国内二手车商的数量在10万家上下。”行业人士表示,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二手车诚信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
在上述车商看来,车源质量和诚信体系的建立并不是政策能够解决的问题,短期内也难以得到本质改善;在交易效率并不高的情况下,二手车的大幅增长仍具有挑战。
对比欧美,中国二手车电商潜力还有10倍,这个振奋人心的数据让投资人和行业从业者像打了鸡血一样,放佛明天就可以看到这样行业也出现BAT级别的企业。但这个观点背后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欧美二手车销量3倍于新车,一方面是因为汽车已经普及出现饱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欧美有一套可以追根源的二手车检测、保修体系,欧美的消费者相比中国,买二手车时可以更放心、更从容。二手车电商首先要为买家提供更多选择,因此低成本获取车源就成了平台价值的前提。由于目前普通消费者对二手车网上交易的接受度不高,二手车又是一个低频、低密度、低利润额的品类,加之广告本身存续度低,因此靠海量广告获取车源的成本极高。
另外,二手车有明显的非标品特征,这是二手车交易的难点,因此“将非标品进行标准化”的车辆评估是核心的技术价值。以市场渗透率较高的“268V”检测系统来说,通过线下检测收集数据,再通过大数据,将不同车况的车辆在同一纬度下进行评估、进行标准化,买家通过查看评估报告,即可判断车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