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趋势,热了,还是冷了?
创业难,2016更难。或许就是因为难,才让更多勇士前来挑战。
如今的大学生,现在已经不再像当年的我们,一毕业出来就找工作,然后挣钱养活自己,而他们已经不急于找工作,而是想着自己出来创业,自己当老板。
在大学校园,伴随着针对年轻人创新创业激励举措频出,“创业”也不再是传统认知中的“另类之举”。
当“创时代”进入深水区,大学生的创业之路走得如何?在创业教育者和第三方投资者眼中,这一大势潮流,趋向何方?(微信关注企常青)
大学生创业,火了。这句论断并非空穴来风。据上海理工大学数据统计,学校首期毕业生刚毕业就创业的有42%,3年后已超过76%。
一、适合大学生创业的项目
首先,从创业项目内容上看,学生的目光从过去的集中于电商平台、网购买卖,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散,且在实践中,不断迭代项目。
其次,从创业项目的核心驱动来看,不少年轻学子正从模仿创业,向更依托专业知识的专业创业过渡。过去凭借专业技术创业,大多集中于工科博士,而今,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同样找到了自己的新天地。(微信关注企常青)
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创业项目与市场紧密对接,越来越多年轻人学会精准寻找“市场缝隙”。
二、在线教育受到青睐
教育从古至今都是立国之本,而如今再提到教育、培训不会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本教育,而是更多的是在线教育。据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2.49亿人,而且,近年来我国还出台了很多政策助推了在线教育的发展。在线教育中,语言学习类占比达30.1%,学习工具+职业培训类占比35.3%。
综合目前市场来的那综合教育平台仍然有很大的爆发潜力,幼教、高等教育等子行业也将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与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国内优质教育资源显得稀缺,优质在线教育未来发展潜力也非常巨大。(微信关注企常青)
三、旅游是不错的选择
还记得很热的一封辞职信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无需计划,说走就走或许就是现在旅游的新形象。
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1.2亿人次。而且随着80后、90后消费能力逐渐提升,他们日益成长为旅游大军的中坚力量,这使得游客群体年龄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这也让新形势的旅行越来越普及。
面对这样庞大的市场需求,除了我们熟知的携程、去哪儿、阿里这些平台给我们提供酒店、门票等旅游产品预订,让用户对旅游方式、时间、地点、空间等内容有把握以外,旅游市场很多新业还待崛起。
面对层出不群的旅游创业公司,谁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碎片化的需求,谁就将在“互联网+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
更多阅读资料请关注微信号:企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