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解决方案
近些年来,不少公司纷纷获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认证,并且通过媒体不断宣传。但是,不少创业者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不是特别了解,该体系认证是什么?通过认证后对企业有什么用?怎么办理知识产权体系认证?为了帮助大家解决疑惑,企常青为您整理介绍: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介绍
知识产权贯标是建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规范体系。认证贯标可以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引导,指导和帮助企业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对知识产权的科学管理和战略运用,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对企业有什么好处?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指将知识产权放在企业管理的战略层面,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理念、管理机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等方面视为一个整体,界定并努力实现企业知识产权使命的系统工程。
知识产权管理的使命随企业不同而不同,有的着眼于服务创新,有的力图防范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有的争取知识产权资产的保值增值,总的说来都是为了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利益,从而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使命。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一个标准DB32/T 1204—2008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它规定了企业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要求。根据这个标准,企业应建立相应的体系,做法跟质量管理体系差不多,然后申请认证,再由省知识产权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认定。
如何办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第一步:初次认证审核,也就是第一年的审核,这时候的审核标准非常严格,要求全条款、全部门、全流程进行审核。初次认证审核的流程主要包括:(1)申请:提交材料、签订合同、缴费等;(2)受理:由认证机构发放受理通知;(3)第一阶段审核(即文件评审):认证机构提出文审建议,企业进行文件整改;(4)现场审核:准备文件、场地等,由认证机构现场进行全条款审核;(5)审核后续活动:不符合项的整改和验证;(6)发证。
第二步:是监督审核,也就是第二年及第三年的审核,监督审核比初次审核标准稍有降低,要求有侧重的、抽样的考察,一次监督审核范围可以不覆盖认证范围内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全部活动、过程、部门和区域,但认证证书有效期内的监督审核相加必须覆盖全部过程、产品、部门和区域。监督审核的目的是验证获证组织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审核准则的要求和有关的认证要求,并保持有效运行,以确定是否推荐保持认证注册;如果获证组织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了变更,应审核变更后的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并实施有效。监督审核时一般是进行现场审核,程序和方法与初次审核一致,审查范围至少应覆盖:内审和管评,上次不符合采取的措施,投诉的处理,实现目标的有效性,为持续改进而策划的活动进展,持续的运作控制,任何变更,标志的使用和(或)任何其他对认证资格的引用等。
第三步:再认证审核,也就是下一个三年的审核,此时审核的工作量一般是初次审核工作量的2/3至全部,审核流程大致相同。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要求
(1)通用性要求
通用性要求为《认证认可条例》第十条以及《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第八条的有关规定,具体为以下五方面:一是取得法人资格;二是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设施;三是有符合认证认可要求的管理制度;四是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300万元;五是有10名以上相应领域的专职认证人员。
(2)专业性要求
《管理办法》第十一条所述的专职认证人员专业性要求具体如下:一是上述10名以上相应领域的专职认证人员必须涵盖关于自愿性认证领域目录和资质审批要求》(国认可[2016]第24条)中规定的六类人员;二是10名以上专职认证人员中至少8名具有从事知识产权认证活动的相关专业能力要求,即至少1名认证规则和认证方案制定人员,至少6名认证审核人员,至少1名认证决定或复核人员;三是专利代理人资格可作为“具有从事知识产权认证活动的相关专业能力要求”的证明依据。
上述内容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的介绍,如果您存在其他疑问,请及时咨询企常青专业人员,我们会为您解答疑惑。
文章链接:https://www.qichangqing.com/newsInfo_10071.html